“經略海洋 智能賦能” 2021年全國水下機器人(湛江)大賽在廣東湛江開賽
5月24日,2021年全國水下機器人(湛江)大賽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21支高水平水下機器人團隊,將在秀麗的湛江金沙灣海域一決高低。作為2021年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的重要組成,本次湛江大賽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湛江市政府、鵬城實驗室主辦,由大連理工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等承辦,湛江灣實驗室協辦。
真實近海水域競技 人工智能領域創新
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聚焦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戰略部署,助力國家強化科技創新體系頂層設計、促進人工智能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舉措。自2017年起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已成功舉辦四屆,作為國際上唯一的真實近海環境下水下機器人競技高端賽事,將科研成果同深遠海養殖產業有機結合,開啟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
水下機器人也稱無人遙控潛水器,是一種工作于水下的極限作業機器人。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有限,水下機器人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本次湛江大賽的水下機器人工作環境是真實近海水域,水下狀況多變,增加了對于精準操控、精準識別、精準抓取的難度,對機器人仿真、智能控制、水下目標探測與識別、水下定位、通信、識別、能源系統等全方位技術指標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院士專家等齊聚湛江 促進海洋科技交流發展
本次湛江大賽期間,還將舉行“基于聲光融合的水下機器人智能感知技術研討會”和湛江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大型科普活動。國內相關領域著名院士、專家學者、產業界代表等,將共同針對人工智能和水下機器人領域的尖端課題,共話智能科技新趨勢,共謀智能領域新合作,激發人工智能和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科技研發潛力,賦能湛江乃至廣東成為創新人才、科技人才、技能技術人才培養的新高地。同時,主辦方將組織有應用需求的企業、海洋監管機構等與水下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對接,促進水下機器人科研成果、新技術、新裝備服務海洋生產作業、勘測監管海洋環境變化情況等,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服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智能裝備技術創新 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湛江致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以建設湛江灣實驗室為龍頭打造湛江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高地,支撐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與海南相向而行”、打造“國家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和支撐點”,科技賦能湛江加快發展。
當前,湛江正致力推進大型產業園區和湛江灣實驗室建設,緊抓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新機遇,促進與海洋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技術創新與海洋經濟模式轉型,全力推進海洋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引進中船集團、中遠海運、招商局、中交建、中海油等重大海洋裝備生產、研發企業落地湛江,南海綜合保障、海洋風電、自升式海洋牧場平臺和智能化漁場等一批新項目將開工建設,實現湛江海洋產業跨越式發展。通過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智慧經濟”,將水下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與海洋“藍色糧倉”產業有機結合,實現海洋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