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老街古巷中之霞山西洋風情
原作者:閑菜絲
本文有刪減
湛江除了有赤坎老街商埠古韻,還有那霞山法屬殖民地時期留下的西洋風情。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的“廣州灣”(今湛江),1945年8月18日,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在這47年的法占時期,湛江這片土地上有了不少西洋建筑。在霞山延安路一帶,集中了當年典型歐式建筑。
在一個陰雨的下午,坐上公交來到霞山延安路。
延安路:原稱“學堂路”,這里也是老街,但街與赤坎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這里是法式建筑保留最完整的一條街道,廣州灣法國公使署、法軍廣州灣指揮部、維多爾天主教堂、東方匯理銀行廣州灣分行、霞山福音堂都在這條路上。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原為法國在廣州灣最高行政機關,位于霞山區海濱大道和延安路交匯處,于1903年興建。不巧的是去的時候這座建筑這在修飾,沒能進去,只好圍著它轉了個半圈。
法軍廣州灣指揮部:在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對面,與它一街之隔??上覜]看到,是因為它正在修繕被圍擋起來。
維多爾天主教堂:沿著延安路向西走不遠,就能看到樹蔭中的這座哥特式雙塔建筑。
這座教堂位于綠蔭路與延安路交匯處。綠蔭路這條老街是我在湛江唯一看到的一條由青石磚鋪就的馬路,雖然能看出是近年重鋪的,但它依然能映射出當年風情。
教堂沒有開門,無法進去看那七彩玻璃的炫麗,只好沿延安路繼續前行。
東方匯理銀行廣州灣分行
路北有一座白色的建筑,上有工行標識,原來這就是法國銀行“東方匯理銀行廣州灣分行”的舊址。當年是銀行,現在還是銀行,只是今昔非比。
霞山基督教福音堂:繼續走,延安路與逸仙路交匯處 ,看到是一座紅坡頂建筑,這里是霞山基督教福音堂。
好像不到1000米長的延安路匯集了當年法占時期的典型歐式建筑,很值得去那里看看。天公不作美,霞山的老街我只走了延安路、綠蔭路、逸仙路,霞山的其他老街小巷就留給再去湛江時吧。
中國大馬路
不知為什么很喜歡這條街的名字,實際上這是法國人命的名。中國大馬路在1945年易名為九二一路,為的是紀念抗戰勝利和湛江光復(9月21日湛江日本人投降日)。
這條路的街邊樹主要為法國枇杷樹,這種樹秋天時,樹葉是紅色的,非常漂亮。
在湛江的半個月的時間里,雖然也去了一些風景名勝地,但更多時間我是在這些老街古巷中徜徉。
在那曲直幽深的小巷中,有著一份靜謐與滄桑,有著那么多卻已被人們逐漸忘記的故事……
那些偶爾會在破碎的水泥路面下露出的曾經的青石,雖然只是些碎片,但承載地是歷史、是真實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