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奮力書寫湛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為新時期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備受關注。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藍圖,已化為步履鏗鏘的行動,似一幅畫卷徐徐展開,波瀾壯闊。
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湛江將結合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與大灣區實現聯動發展。當前,湛江全市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搶抓歷史性機遇,主動融入、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借勢借力推動湛江高質量發展,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開創湛江改革發展新局面。
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重要支撐
當前,廣東省委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為重點,加快推動廣東區域協調發展,打造世界級沿海經濟帶,湛江被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隨著高鐵、高速、機場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緊建設,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投產或開工建設,形成了“看好湛江、投資湛江,凝心聚力、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指出,在泛大灣區尤其是粵東西北地區中,湛江更有機遇、更有優勢在承接大灣區體制機制紅利方面搶占先機、走在前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后花園,湛江也可以在交通、產業、市場、創新、生態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撐。
湛江可以讓粵港澳各方在更廣闊的區域中配置資源、優勢互補?!痘浉郯拇鬄硡^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對加快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了全面細致的安排,廣東將大手筆、大氣魄打造暢通灣區內外、聯通全世界的立體化現代交通體系。湛江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在國家戰略中,必將推動在更廣闊的區域中配置資源、優勢互補。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湛江快速立體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換代,未來3至5年將陸續建成湛江機場遷建工程,廣湛、合湛、湛海、張海高鐵,以及玉湛等6條高速公路,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無縫對接。屆時,湛江將成為快速通達粵港澳大灣區、便捷對接海南、聯通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樞紐。特別是湛江作為國家重要港口城市,擁有天然深水良港,在降成本等方面占據明顯優勢。比如,巴西到中國的礦船,17萬噸船的運費是13-14美元/噸,40萬噸船的運費是8-9美元/噸,便宜了近40%。同時,我國廣闊的大西南內陸地區對接海上絲綢之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必須由湛江來提供支撐。
湛江可以提供更堅實的產業配套和規模支撐?!兑巹澗V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大灣區優勢產業參與東西兩翼沿海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深化產業協調共建?!边@必然為湛江的產業發展帶來廣闊空間和巨大商機。
湛江可以更好對接利用優質創新資源。作為科教大市和產業大市,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建設,湛江既有科教之長,又有成果轉化和產業承載之優。
目前,湛江擁有7所高校,66所中職(技工)學校,6家國家級及133家省級科研機構;同時擁有國家級高新區和湛鋼、中科煉化、巴斯夫等重大項目以及一批以小家電、農海產品加工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在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戰略背景下,大力推動大灣區科技要素向粵東西北地區流動,并提出了加快廣東省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合作,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到粵東西北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科技創新跨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湛江可以深度挖掘大灣區世界級消費潛力。湛江作為農業大市、海洋大市,農副產品無論在產量、數量、品種還是質量上,都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如廉江紅橙、雷州芒果、徐聞菠蘿等都在全國全省打響了品牌;又如湛江海產品總產量、總產值和加工出口創匯居廣東之首,更是全國重要的對蝦養殖和種苗生產基地,對蝦養殖面積、種苗、產量、飼料、加工、出口和流通等居全國第一。
打造交通樞紐融入大灣區快捷交通圈
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大灣區建設,實現湛江加快振興發展?交通是城市空間布局的重要依托,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當前,湛江正加快構建現代化快速立體交通體系,打造高水平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夯實對接大灣區的交通基礎。
融入大灣區快捷交通圈。根據全省統一部署,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廣湛高鐵建成通車后,湛江將真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兩小時的生活交通圈。形成高鐵直達珠三角東西兩岸的交通對接格局,使湛江與大灣區的人員往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我市正加快擴建廣湛高速開平至湛江段,提升連接大灣區的高速公路主通道能力;爭取省把西部沿海高速延伸至湛江,通過黃茅海通道對接港珠澳大橋,形成湛江便捷連接珠三角西岸沿海地區和澳門、香港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做好深水大港發展大文章。我市正重點加快推動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開工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碼頭,推動港口擴能升級;發揮湛江港大宗散貨運輸成本優勢和廣州、深圳、香港港口集裝箱運輸網絡優勢,探索建立大宗散貨經湛江港中轉的港口運輸合作機制,使湛江港更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把湛江機場遷建工程作為湛江振興發展的“一號工程”,湛江正全力助推建設進程,完善機場陸側集疏運體系,提升空港國際服務功能;積極推動有序加密直飛或經大灣區中轉的國際國內航線。
提升連接周邊區域的通道能力。湛江地處大灣區連接廣西、海南和東盟的前沿地帶,發揮大灣區輻射周邊區域的紐帶作用,服務大灣區建設,必然要求湛江盡快打通連接周邊區域的高速大通道,全面拉近與周邊區域的時空距離。
“宜居宜業宜游” 做好濱海旅游文章
湛江擁有大灣區3小時旅游圈內最長、最豐富的海岸線,海灣眾多,有獨特且原生態的民俗文化,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湛江正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海休閑旅游目的地,全力做好濱海旅游文章。
廣東濱海旅游公路,將建成全球最長的濱海公路,全長1570公里,串聯起廣東省14個沿海城市。而湛江段總長467公里,占全程總長超過四分之一。公路建成后將把湛江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與大灣區“串起來”。
在交通規劃建設的基礎上,湛江正全力打造高端濱海項目,切實推進華僑城、方特等重大旅游項目落地,打造濱海旅游精品,滿足粵港澳大灣區游客需求的產品,實現湛江旅游產業跨越式發展。抓濱海特色風情小鎮建設,以廣東濱海旅游公路建設為契機,打造濱海特色風情小鎮品牌,形成貫通粵港澳大灣區的濱海旅游發展軸線。抓郵輪產品建設,扎實推進招商局郵輪碼頭建設,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線路產品,加強互利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是消費力極高的世界級旅游客源市場,湛江還將策劃培育基于海陸空交通的精品旅游線路,繼續發展高鐵旅游線路產品,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發達的高鐵網絡,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廣深、港澳市場。
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打造湛江灣人文品牌。湛江將進一步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藝術院團、演藝學校及文博機構交流合作,保護推廣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文化繁榮,提升湛江文化知名度;促進文化創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的交流碰撞,利用市場機制,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引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企業、人才以及文化品牌活動等;以活動促品牌,主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體育品牌活動,增強湛江城市吸引力。
當前,我市正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而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湛江人民最引以為豪的優勢,也是湛江的城市名片,更是湛江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湛江市將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推動湛江高質量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既是生產力、驅動力,也是吸引力、競爭力,湛江市重點學習借鑒優化營商環境先進經驗,打造與大灣區接軌的營商環境。當前,我市正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動“數字政府”“粵省事”湛江指尖服務建設,加快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規則,落實好減稅降費各項措施,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
加強與港澳和珠三角地區的交流合作,對標國際一流水平,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的治污經驗,我市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大灣區共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全面落實“河長制”“灣長制”,與大灣區共同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打好碧水攻堅戰。持續實施雷州半島現代農業、水利建設、生態修復三大規劃,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湛江大行動。學習借鑒大灣區低碳發展及節能環保技術,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守護好湛江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