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嶺山生態修復榮獲廣東省十大范例
近日,港城到處春色爛漫,萬物生生不息!這是綠意盎然的森林公園綠道。 特約通訊員 雷鵬 攝
森林公園山坡披綠,植被吐翠,澗溪水清,鳥語花香,景色迷人。曾經被非法挖沙采土制磚、高位池養蝦,致使300公頃山體嚴重破損等,如今蒼翠一片,郁郁蔥蔥。4月11日,筆者在森林公園采風獲悉,三嶺山生態修復項目榮獲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去年底領回獎杯。
三嶺山生態修復項目規模1512.4公頃,分階段實施,前后包括土地回收、生態復綠、林分改造及熱帶季雨林生態修復等內容。項目自2009年起,歷經10年,以自然林營建為理念,以地域性鄉土樹種為特色,有效構建了生態結構穩定、生物多樣性突出的熱帶季雨林植被群落,取得顯著的生態效益。項目整體性系統修復,配套綠道引自然生態入城市中心,成為市民游憩生活空間,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項目完成了主體300公頃極端困難地的生態復綠及環園綠道綠化,將殘次林改造及熱帶季雨林生態修復,修復退化面積達800公頃;營建綠道近40公里、1000畝山塘濕地,實現了三嶺山森林公園范圍1512.4公頃的青山綠水。種植80多種120萬株鄉土樹種,成為健康持續的氧源庫;建立山洪滯留調蓄滲用體系,發揮土壤水庫功能,消除山體滑坡等安全隱患。紅色文化、自然教育文化介入生態修復,為市民提供登高、散步、騎行、親水等休閑娛樂及生態美學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