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醒獅表演始于明清時期。200多年來,凡逢年過節、喜紅慶典,都用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成為當地乃至湛江市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近年來,遂溪縣因勢利導,加強組織、積極扶持,全縣民間醒獅表演活動空前活躍。去年,該縣先后3次舉行規模大、檔次高的歌舞醒獅表演活動,并多次組織醒獅團參加市、省以至國際性的民間醒獅表演賽。中央電視臺攝制組曾先后兩次到該縣拍攝民間醒獅活動并作專題播出。
到目前為止,該縣民間醒獅團有255個,其中高樁獅28個,地獅227個,隊員10045人,其中尤以黃略文車、許屋的醒獅隊水平最高。這支隊伍,活躍在我市城鄉乃至廣西、海南等省區、市和國際舞臺。 苦練功躍向世界
近年來,該縣各醒獅團為了提高表演技藝,苦練“獅”功,在高難度技巧上不斷突破,向高樁表演發展,特別是該縣的文車、許屋、龍灣、臺嶺等高樁獅,其表演驚險無比,扣人心弦。
去年,黃略文車醒獅團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醒獅表演獲金獎,還獲得國際醒獅邀請賽銀獎和最佳創新獎;黃略鎮龍灣女子醒獅團參加廣東省民間醒獅藝術表演賽,獲銀獎和最佳巾幗風采獎;許屋的醒獅團高樁表演難度更大、技巧更高。今年7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與以色列國海法市簽定合同,委派許屋醒獅團到該國參加大型文藝交流活動,雖因“非典”影響未能成行,但許屋醒獅團已揚名海外。本月底,許屋醒獅團將赴上海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和10月份的上海旅游節演出。過去在街頭巷尾、走村串戶表演的醒獅團已經走出家門,登上國際舞臺。
醒獅活動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過去游手好閑的青年紛紛投身其中。在遂溪,能參加醒獅團已經成為一種榮耀,加入的年輕人必須接受軍事化訓練和武德藝德教育,使得當地的社會風氣也變得文明。